云原生

Table of Contents

1. 定义

2015 ~ 2018 年,CNCF 对于云原生的定义主要包含三个方面:

  • 面向微服务架构
  • 应用容器化部署
  • 基于容器的编排和调度(Kubernetes)

2018 年后,CNCF 对于云原生的定义改为:

云原生技术有利于各组织在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等新型动态环境中,构建和运行可弹性扩展的应用。云原生的代表技术包括容器、服务网格、微服务、不可变基础设施和声明式 API。

这些技术能够构建容错性好、易于管理和便于观察的松耦合系统。结合可靠的自动化手段,云原生技术使工程师能够轻松地对系统作出频繁和可预测的重大变更。

云原生计算基金会(CNCF)致力于培育和维护一个厂商中立的开源生态系统,来推广云原生技术。我们通过将最前沿的模式民主化,让这些创新为大众所用。

来自 https://github.com/cncf/toc/blob/master/DEFINITION.md

云原生代表技术:不可变的基础设施、声明式 API。容器、服务网格、微服务。

什么是不可变的基础设施?

https://segmentfault.com/a/1190000040449782

  • 在程序设计中,不可变变量(Immutable Variable)就是在完成赋值之后就不能发生更改,只能创建新的来整体替换旧的。
  • 对于基础设施的不可变性,最基本的就是指运行的服务器在完成部署后,就不再更改。

2. 常见的术语

  • CNCF The Cloud Native Computing Foundation,云原生计算基金会。
  • OCI Open Container Initiative,开放容器标准。 是一个轻量级的,开放的治理结构(项目),在 Linux 基金会的支持下成立,旨在围绕容器格式和运行时创建的开放行业标准。 OCI 于 2015 年 6 月由 Docker,CoreOS 和其他容器行业领导者成立。当前包含两种规范:
  • CRI Container Runtime Interface,由 protocol buffers 和 gRPC API 和一些库组成。 是 Kubernetes 提出的给 kubelet 来管理节点的容器来用的。符合 CRI 的容器,Kubernetes 就可以直接使用。 目前 CRI 的实现有 Containerd,CRI-O,Docker 不符合 CRI,所以 Kubernetes 写了 dockershim 来做协议转换 (这也是 Kubernetes v1.20 之后废弃 Docker 的原因, kubelet->dockershim->dockerd->containerd 这个链路太长, 废弃之后改成了 kubelet->containerd )。

3. 服务可用性定义

谷歌 SRE 对服务的可用性进行了如下三个维度的定义。1

3.1. SLA(Service-Level Agreement):服务级别协议

是服务提供商与客户之间定义的正式承诺,SLO 是 SLA 的基础。

注意:是官方的承诺,是协议、合同。出了问题是要承担责任的。

我们经常说的 N 个 9,对应的宕机容忍(计算器2):

x 一年 一月 一周 一日 适用产品
99.9% 8h45m 43m 10m5s 1m26s 个人电脑或者服务器
99.99% 52m34s 4m19s 1m 9s 企业级设备
99.995% 26m17s 2m10s 30s 4s 数据库
99.999% 5m15s 26s 6s 不足 1s 电信级设备

阿里云、AWS 等主机的 SLA 是每月 99.95%,即超过 5 分钟主机不可用(可获得赔偿)。

3.2. SLO(Service-Level Objective):服务级别目标

指服务提供者向客户作出的服务保证的量化指标。

注意:是可量化的目标,目标可以包含很多的 SLA。

3.3. SLI (Service-Level Indicator):服务级别指标

是对服务提供商提供给客户的服务级别的度量。是 SLO 的基础,通用性的度量指标,比如:延迟、吞吐量、可用性、错误率。

延迟、吞吐量、可用性、错误率也是目前最常用来度量服务的四个维度(很多监控都是这四个维度的范畴和延伸)。

4. Docker

4.2. Docker CLI 替代品:Container Tools(podman、buildah、skopeo)

Docker CLI 真的越来越臃肿了(啥都不干,内存好几 G 没了),集合了 compose、swarm、Kubernetes。而且很明显现在整个云原生生态 有种不带 Docker 玩的感觉(这也不能全怪 CNCF,毕竟曾经人家抛了橄榄枝,他非要自己玩),再加上国内网络原因,Docker 的每次升 级慢的令人发指。

容器官方提供了 Container Tools,工具集合,其中包含了覆盖 Docker 不同场景的工具。Docker CLI 被拆分成了 3 个工具:

官网 github 说明 笔记
podman https://github.com/containers/podman OCI 容器和 Pod 管理工具 podman
buildah https://github.com/containers/buildah 构建 OCI 镜像工具  
skopeo https://github.com/containers/skopeo 镜像仓库工具  

整个理念来说,打的是无守护进程,无需 root 的招牌,但实际上,这些东西我并不关心。拆分成 3 个工具,会加大学习成本,所以我只 关注 podman 一个替代日常的 Docker CLI 操作。

Mac 不是纯正的 Linux 系统,所以不管是 Docker 还是 podman 都需要引入一个中间层的 Linux 虚拟机。这块 Docker 做的还是不错的, 但是 podman 不行(配置要进入虚拟机,而且主机目录挂载也是个问题)。

结论是:听起来很好,Mac 下实际可行性较差。

5. TODO 容器

6. CI/CD 项目

  • argo Get More Done with Kubernetes
  • flux 云原生体系下的持续部署,GitOps

7. Kubernetes

Kubernetes 是开源的微服务或者容器化应用的编排工具,是谷歌开发的集群管理工具(前身是谷歌内部运行十几年的集群管理工具 Borg3, Kubernetes 吸取 Borg 的经验,然后针对社区定制的开源版本4),现已捐赠给 CNCF5

Kubernetes 提供了服务发现和负载均衡、自动部署和回滚、弹性伸缩、健康检测和服务自愈等特性。它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提供一组 REST APIS 来隐藏管理容器的复杂性6

7.1. 概念(Concepts)

以下文档大都来自 Kubernetes 官方文档 Concepts,加上自己的理解。

7.2. 集群规模

https://kubernetes.io/docs/setup/best-practices/cluster-large/

大规模集群注意事项,Kubernetes 旨在适应满足一下标准的配置环境:

  • 单节点不超过 110 个 Pods
  • 单集群不超过 5000 个节点
  • 单集群总 Pods 数量不超过 15000 个
  • 单集群总容器不超过 30000 个

7.3. 搭建本地 Kubernetes

一般用于 K8s 学习和应用程序开发人员。

  • minikube
  • kind:全称:”Kubernetes In Docker“,集群节点运行于 Docker 中,很快
  • K3S:轻量级的 K8s,旨在资源匮乏的位于边缘的物联网和边缘设备上运行 K8s,可以在 VMWare 和 VirtualBox 等虚拟机环境下运行 简单、安全、优化的 K8s 环境
  • MicroK8s 如其名,微小的 K8s

minikube 和 kind 的定位是完全相同的:避免 K8s 安装复杂,用于开发人员本地学习,K3s 和 MicroK8s 也可以实现相同的效果,不过 他们的定位是提供生产级别的 IoT 和边缘场景下的 K8s 需求。

7.4. 构建部署

  • Helm Kubernetes 包管理器,用于项目的(含多个微服务,以及每个服务的依赖配置)打包、部署、回滚等生命周期管理
  • operator CRD + Controller = Operator,可以认为 Operator 是自定义资源的控制器。Operator 用来对 K8s API 进行扩展,用来创建 配置和管理复杂的应用(数据库、消息中间件、缓存等)。

Helm 一般用于无状态应用的部署,类似中间件的服务也有开源的 charts,但是一般中间件的场景都需要更细粒度的控制,大厂都是用 Operator 来做的。

当然 Helm 要比 Operator 要简单多了,毕竟只是一个工具。好在官方提供了 kubebuildercode generator 等工具可自动生成代码。

目前社区已经开源了很多 helm charts 和 operators:

7.5. kubectl CLI

kubectl 是用来管理 Kubernetes 集群的命令行工具。

7.7. 监控告警

  • 监控: 通过 kube-state-metrics 和 cAdvisor 暴露指标

7.8. 管理平台

Kubernetes 管理平台一般是对 K8s 能力平台化,降低运维管理成本(标准化化、自动化,DevOps),覆盖应用研发迭代生命周期(CI、CD、告警、日志等)。

  • OKD OpenShift 的社区版本,红帽 OpenShift 应该是业内做的比较早的的企业级混合云(PaaS),算是行业标杆吧
  • rancher 2016 Rancher Labs 发布 1.0 rancher,2020年12月1日,公司被 suse 收购
  • KubeSphere 全栈的 Kubernetes 容器云 PaaS 解决方案,如他的描述。KubeSphere 适合作为小企业的私有云,常用的功能比较完备,开箱即用
  • portainer 轻量级的 Docker、Docker swarm、Kubernetes 集群管理工具(可以算成一个界面化管理工具)

如果没有一定的容器化、DevOps 人员储备不太敢用 K8s,即便开箱急用的管理平台在生产环境使用大家也不太敢用。那换过来,有人员储 备之后,用原生的开源的各组件方案自研一套难度也不大(而且可以根据业务所需选择合适的技术体系,灵活性高,也易于接受)。所以, 很多企业是不太会用类似的管理平台的(或者有一种场景,有强力的 K8s 运维能力,但是无平台研发能力可以选择)。另外,如果企业直 接使用云服务,云厂商也都提供了简易的 UI 界面来操作 K8s。

8. 日志体系

8.1. 数据收集 agent

  • fluentd:开源的数据收集器,2011 年至今,2016.11.8 被 CNCF 所录取,2019 年成为毕业项目。
    • 数据统一结构化为 JSON
    • 可插拔,支持多种上游数据源(data sources)和下游输出(data output)
    • 低资源消耗:使用 C,Ruby 混合编码
    • 数据可靠:支持内存和文件缓冲,防止数据丢失,还只是故障转移(高可用);2000+ 数据驱动公司背书

9. Service Mash

Istio

2017年5月,Google、IBM 和 Lyft 宣布 Istio 开源。

10. Serverless

  • Knative “2018.07 首次发布 Knative,2021.11 发布 1.0 版本”

11. Resources

11.1. 书籍

  • [ ] Kubernetes: Up and Running
  • [ ] Kubernetes in Action
  • [ ] Kubernetes Patterns
  • [ ] Kubernetes Best Practices
  • [ ] Cloud Native Patterns
  • [ ] Kubernetes Patterns
  • [ ] The Kubernetes Book 这本书每年都会更新一次,以跟上最新的 Kubernetes 生态

Footnotes:

First created: 2020-02-01 09:30:20
Last updated: 2022-12-11 Sun 12:49
Power by Emacs 29.0.91 (Org mode 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