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闲聊

从博客转到公众号写文章有段时间了(三个月,时间过的真快),粉丝也逐渐地变的多了起来,然而这并没有让我变的多开心(稍微有些开心),而是一种焦虑, 更是一种责任。

粉丝虽不多,但也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类:

  1. 认识的朋友,刚申请完公众号的时候,碍于情面就关注了,也因为碍于情面,也不太好取关
  2. 不认识的老朋友,粉丝里面有一些人(不多),应该是从博客和新浪微博过来的,有些人的 ID 好多年前就见过了
  3. 不认识的新朋友,这个不用解释了吧

对于这个公众号而言,第二类是最重要的,其次是第三类,最后是第一类。原因用 rework 书中的一句话表述:

培养自己的拥趸。在过去的 10 年里,我们通过 Signal vs. Noise 博客,培养了超过 10 万名的每日浏览用户,这就是一个庞大的观众群体。他们每天都回来看看我们在说什么。我们的话题面向设计、业务、软件、哲学、易用性, 或针对整个行业的宽泛讨论。不管我们聊什么,这些人都兴致勃勃的回来倾听。如果他们喜欢我们的观点,也很可能会喜欢我们的产品。

rework 不管是在博客还是公众号文章中出现的频次都挺高的,再次推荐给大家。

坦率来讲,我写东西越来"自私"了,上一篇 少年心气 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不管是内容上还是表达方式上,个性都太强了。 如果分成几篇来写效果可能会好一些,理论上来讲,的确是这样的。很少有人会喜欢这样冗长的文章,大家喜欢简单而又励志的故事(我也喜欢)。

对于分享这件事,我的想法从来都没有变过。举个例子来讲,一个人站在讲台上做分享,100 个观众在听分享,原则来来讲, 只有 20% 的人(或者更少)能真正明白分享人在说什么,这 20% 中的 20% 的人(毋庸置疑,道理明白,真正愿意去做的人又有几个呢)才有可能去实践,去尝试。 100 * 0.2 * 0.2 = 4 ,从普遍意义上来讲,「你写的东西,真正受益的人,只是极少数的一部分人」。 所以当我明白了这个道理以后,就不再特别在乎基数有多大,而更在乎受益的那一部分人,他们的想法是什么,因此上面的第二类人才是真正最重要的人。

公众号在统计方面,确实要比博客强的很多,明确可以送达的人数,沟通也仅仅是读者和博主之间的私聊,不需要让别人看到(事实上的确不需要)。 体验下来,公众号更私人一些,我感觉和 QQ 空间写东西差不多。当然,公众号有几点上目前存在问题:

  1. 过于简单,这是优势也是问题所在,单从某一篇文章上来讲,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个人维护的时候,文章不能分类,不能加标签。文章多的时候,不方便维护。
  2. 不能被搜索引擎检索。
  3. 基于数据库的存储,备份和迁移比较麻烦。这是非静态文章的通病,以前用 Wordpress 也有这个问题。静态博客, 我只需要维护 Markdown 文件就可以了,不管引擎用 Jekyll, 还是 Octopress,或者是 Pelican。极端一点自己写一个博客工具,都是一样的。

因为这几个问题,我把所有公众号上的文章,都备份到我的个人博客了,万一那天公众号让我的觉得不爽了,也有条退路(同时也建议刚开始写东西的朋友, 一定要做好文件备份,今天流行的平台,说不定明天就被淘汰了)。

前段时间把公众号的介绍改了,觉得以前的介绍有些官方了,而实际上我并写不了「技术、工程」方面的高质量文章,现在就简单的多了:「真实的、美好的」。 这几年,唯一没有变的是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亢奋的、平静的音乐,美好的文字,图片,程序等等,当你突然看到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的时候,那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真的难以言表。以后会多给大家分享一些好的东西,可能不是原创,就像以前的两篇:这是一个亡命徒死绝的时代,不知道这是不是谈中国摇滚白日梦蓝【豆瓣乐评摘抄】。大家要有好的东西,可以私信给我。

First created: 2015-08-16 00:00:00
Last updated: 2022-12-11 Sun 12:49
Power by Emacs 27.1 (Org mode 9.4.4)